俗話說,最熱不過三伏天。“三伏天”是一年中氣溫最高,并且潮濕悶熱的日子,民間百姓說的“苦夏”就在此時。
進入三伏天,高溫酷暑,濕度也大,人體容易受濕熱邪氣的侵襲,出現疲倦乏力、頭身困重、食欲不佳、腕腹脹滿、泛酸腹瀉等癥狀。專家認為,脾虛易惹濕,濕氣又易傷脾。這兩者相輔相成,相互影響。所以在三伏天氣既要清熱祛暑,更要注意健脾化濕。
濕對應的內臟是脾。脾主運化,當濕邪影響脾后,脾的功能就差了,主要表現為食欲減退、腹部脹氣,人變得懶動,身體發沉、頭腦不清爽、大便稀爛等,也可能表現為四肢重。中醫把這種現象叫做“內濕”,認為這些癥狀屬于脾虛。
在夏季,胃口差,往往是因為飲食上出了問題,比如進食過辛、過甜的食物,則會導致脾胃濕熱;吃過多過酸的食物則可能脾胃功能變差。當然,貪涼飲冷易損傷脾胃陽氣,會導致脾胃運化失常。
該如何健脾祛濕呢?
食療首當其沖。如果脾虛濕氣重,可以經常用淮山、茯苓、炒扁豆、陳皮、黃芪、黨參等健運脾胃的藥材煲湯。另外,若加入砂仁等芳香醒脾的藥材,更能達到活躍脾胃運化的作用,這樣祛濕才能事半功倍。
1 常吃芳香之品
經常吃一些“芳香之品”,有助解暑化濕,如香菜、生姜、小茴香、桂皮、佛手、香椿、紫蘇、藿香葉等。芳香之品一般都具有解暑、化濕、和胃、助消化、開竅、醒神的作用,對于因濕濁內阻而導致的胸悶、少食、體倦、口干、舌苔白膩等現象,都有不錯的療效。
一些加重濕氣的食物大家應該盡量少吃。無限極健康養生理念提醒您:蝦蟹等海鮮也會助長濕氣,不如用鯉魚、鯽魚這類有祛濕功效的水產替代。很多熱帶特有的水果如菠蘿蜜、榴蓮、芒果都屬于助濕之物。
2 經典方劑調理
宋代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中的“參苓白術散”,是治療脾胃虛弱的經典方劑。其中山藥、黨參能益氣養脾胃,茯苓利水滲濕,白扁豆健脾化濕,陳皮理氣健脾,砂仁、白術都有強脾胃的作用。
點擊查看精彩視頻
3 適度運動
脾主四肢,多做肢體運動鍛煉可健脾胃、祛濕氣。現代人動腦多、體力消耗少,加上長期待在室內,身體很少流汗,在早晨天氣好時,多外出做運動,因為太陽是最廉價的化濕劑,任何“有點喘、流點汗”的運動,就可以把體內的濕氣發散出來,都有助氣血循環,增加身體的代謝。
點擊查看精彩視頻
4 穴位按摩
按摩穴位。足三里穴(雙側小腿外側,在外膝眼下方四橫指處)是胃經的合穴,“合治內腑”,經常點揉、刺激足三里穴有調理脾胃、運化水濕的作用。
祛濕食療
1 扁豆薏米瘦肉粥
● 材料:適量瘦肉與蜜棗、赤小豆、薏米、扁豆、葛根、玉竹、陳皮放入煲內,加適量水煲約兩小時,調味即可。
● 功效:祛濕功能較強的藥食同源的食材要數扁豆。常飲此湯可健脾祛濕。
2 砂仁薏米淮山粥
● 材料:砂仁、薏米、淮山加少許大米煲粥食用。
● 功效:砂仁行氣調中,和胃,醒脾。治腹痛痞脹,胃呆食滯,噎膈嘔吐,寒瀉冷痢;常吃淮山粥,健脾胃而水濕漸化,其祛濕的功效不錯。
點擊查看精彩視頻
0
換一換
0
無限極服務
微博
無限極(中國)
無限極視頻號
紛享薈商城